东芝透射型Cu2O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再创新高
2022-09-30     出自  ToshibaChina

株式会社东芝(下称东芝)正在开发的透射型氧化亚铜(Cu2O)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已达到9.5%,成功将东芝开发的前一版本的电池发电效率8.4%提高了1.1个百分点。并将发电面积(电池尺寸)由去年12月公布的3mm见方扩大到10mm×3mm。


该款电池为串联型太阳能电池。是将两块太阳能电池叠加在一起,分别作为底电池和顶电池共同发电,提高整体发电效率(图1)。Cu2O/Si串联型太阳能电池是将这款透射型Cu2O太阳能电池叠加在发电效率高达25%的高效硅(Si)太阳能电池之上,据估算,整体发电效率可达到28.5%。同时,如果电动汽车(EV)安装此款太阳能电池,据估算,每天免充电续航里程可达到约37km。


此外,东芝已着手开发更大尺寸的透射型Cu2O太阳能电池,最终目标是实现与Si太阳能电池相匹敌的电池制造技术,满足量产化需求。


在有限的安装面积下,串联型太阳能电池能够增加可供应电力,为免充电型电动汽车和电车等“运输电动化”做出贡献,旨在实现碳中和社会。此外,这款电池还可应用于高空通信平台(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 HAPS)等广泛的移动通信领域。


微信图片_20220930104301 拷贝.jpg

图1:Cu2O/Si串联型太阳能电池(4端子)示意图


技术特点


低成本


东芝正在开发的与Ⅲ-V族半导体相比,透射型Cu2O太阳能电池的预计制造成本将大幅降低。


可靠性


透射型Cu2O太阳能电池坚硬结实,材料性质不溶于水,且耐潮湿,在未做密封等保护处理的情况下,暴露于实验室空气环境中,即使经过一年,其发电效率和透射率仍没有变化(图2),表明其在可靠性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微信图片_20220930104424 拷贝.jpg

图2:透射型Cu2O太阳能电池在可靠性方面的潜力


高效率


透射型Cu2O太阳能电池通过吸收波长小于600nm的绿、蓝、紫外线等短波光来实现高效发电,并使超出上述波长的红外线、近红外线等长波光高效透射。使用长波光高效发电的Si太阳能电池被作为底电池,从短波光到长波光的广泛波长范围的光被整体转换为能量,实现了高效发电。


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东芝将Cu2O/Si串联型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目标设定为30%。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顶电池(透射型Cu2O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估算为10%,并推动相关开发工作。


制作工艺揭秘高效率工作原理


针对Cu2O发电层,东芝使用了半导体和液晶等制造工艺中使用的溅射装置,通过可扩展至大面积的反应性溅射方法形成薄膜,各个晶粒仅数微米大小,能够穿透发电层膜的厚度,这些晶粒由横向排列的多晶薄膜构成。光产生的载流子(光载流子)沿纵向(膜厚方向)扩散,正载流子(空穴)从背面透明电极向外迁移,负载流子(电子)通过n层从表面透明电极向外迁移,即可产生电流。


这种光载流子不仅能够在发电层内纵向扩散,还能横向扩散。东芝此前开发了一种成膜技术*1,能够使Cu2O发电层中杂质降至最低,据估算,光载流子在发电层横向扩散的距离(载流子扩散长度)至少为数十μm以上,相当于晶粒长度的10倍以上。光载流子扩散到电池壁面,会发生重组现象,导致光载流子的数量减少,这是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东芝发现扩大电池尺寸对抑制这种光载流子重组很有效果,将发电单元的面积从原来的3mm见方扩大到10mm×3mm,在电池壁面重组的光载流子会相对减少,这对大型Cu2O太阳能电池而言是一项优势。此次的开发成果与东芝的发电效率目标10%相比,仅差0.5个百分点。


微信图片_20220930104433 拷贝.jpg

图3:发电效率为9.5%的透射型Cu2O太阳能电池(40mm*40mm)

微信图片_20220930104438 拷贝.jpg

图4:扩大电池尺寸时的光载流子的运动轨迹(从上方俯视)

微信图片_20220930104444 拷贝.jpg

图5:试制的40mm见方透射型Cu2O太阳能电池


应用于电动汽车时的免充电续航里程估算


东芝参考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的估算方法*2,对安装有Cu2O/Si串联型太阳能电池的电动汽车(图6)的免充电续航里程进行了简单估算。


微信图片_20220930104451 拷贝.jpg

图6:电动汽车安装Cu2O/Si串联型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对于Cu2O/Si串联型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假设估算效率为28.5%,目标效率为30%,理论最大效率为42.3%,车载安装面积为3.33m2,电动汽车单位电量行驶距离(采用NEDO预测的2030年估算值)为12.5km/kWh,则可以估算出单日免充电续航里程分别为37km、39km、55km。


单日免充电续航里程超过了30km,可满足短途车主单日行驶里程需求,对于短途车主而言,甚至不需要在自家住宅等场所配备充电设施。


未来,东芝将以2025年投入实际应用为目标,构建高效率、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实用尺寸的4端子Cu2O/Si串联型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交通运输领域。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ToshibaChina ,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信息后即刻删除相关内容。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亦不对转载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来自专栏
温度新媒
聚焦 专业 创新 落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