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改革势在必行,热泵为最佳选择
2021-06-11     出自  岳建富

供热改革势在必行,热泵为最佳选择(图1)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曾经为城镇居民供热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随着能源革命、技术进步、政府管理模式创新以及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均倒逼着我国供热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或者分户式的供暖方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习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再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说明应对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极地的冰川消融、今年初席卷我国的寒潮、美国得州的冰冻灾害等,日益频发的自然灾害都是由于气温不断上升造成的,其中罪魁祸首便是不断增长的传统化石能源使用时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

国家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就是能源安全,能源之于现代社会就像粮食之于人类一样重要。随着地球人口的增长,能源转型已然是大势所趋,才有《巴黎协定》的达成。我国是能源使用第一大国,也是碳排放第一大国。占能源消耗三分之一的建筑领域能源转型,势在必行。而供热制冷又占到建筑能耗的二分之一,所以供热改革也势在必行!

作为提高人们生活品质辅助手段的供热采暖方式亟需改革,而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分户式和分布式采暖才是未来的大趋势。

供热改革势在必行,热泵为最佳选择(图2)

能源革命倒逼供热改革

按照我们目前的认知,煤、油、气、化石能源都来源于太阳能,当前化石能源的过量使用,已经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不仅造成地球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且不断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直接导致了气候的异常,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从2016年的北京“煤改电”开始,能源转型进入了一个快速通道,太阳能、空气能、地热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了冬季供热的热源形式。而现在我国北方地区城镇集中供热基本都是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说到底还是在消耗化石能源。从能源革命的角度来看,供热改革势在必行。

供热改革势在必行,热泵为最佳选择(图3)

技术进步倒逼供热改革

当前,创新驱动是国家的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新型供热技术也在倒逼着供热改革。

目前供热还是沿用前苏联计划经济年代的模式,热电联产把水烧热,通过复杂的管网系统送到各家各户每个房间,通过散热片或地暖盘管提升室内温度。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属于“大锅饭”式的粗放管理,水力平衡调整始终是集中供热的痛点和难点,不仅能量损失很大,而且造成的社会矛盾非常多。

而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比如空气源热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等,都完全可以满足用户采暖的需求。再加上建筑节能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物热负荷逐渐降低,辅助以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智慧采暖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供热改革势在必行,热泵为最佳选择(图4)

管理体制的创新倒逼供热改革

国家一直在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供热说到底是用能的一种方式。所有的供热制冷,实际上都是为了满足室内的环境温度的舒适性,比如夏天别高于26℃,冬天别低于16℃。

再看房间存在的几种能源形式:

第一种能源形式就是大自然的空气对流,夏天热了房间也热了,冬天冷了就必须采暖。

第二种能源形式就是国内可靠性非常高的电力,价格也是最稳定的,而且国家也在降低电价,特别是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

第三种形式就是天然气,多用于炊事做饭,它的一个致命缺点是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天然气本身也是温室效应高于CO2几十倍的温室气体,它的燃烧还产生大量氮氧化物的排放。

第四种能源方式就是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供热系统,目前南方地区还没有,这不符合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供热是提升生活品质的一种辅助手段,北方是刚需,但是南方阴冷潮湿的这种环境非常难受,所以也需要供暖,比如长江中下游和云贵川等地。

电力是一种万能的能源形式,转化非常便利,也是最好控制的一种能源形式。随着能源革命的推进和清洁电力的增长,用电来取暖是必然趋势。

热力说到底它是一种商品,国家只要保障充足可靠的能源供应,涉及千家万户的取暖就不会有安全隐患。但是,目前大行其道的集中供热涉及到供热区域的划分、供热企业的资质管理、供热的标准、供热的定价以及各种收费、各种各样的纠纷调处、大量的财政补贴,这些都需要花费巨大的行政资源。

供热企业的供热标准和用户的用热标准永远存在错位,不可能重合,供热送过来的热量,用户都是被动接受,没办法升高温度,没办法实现按需供热。用户交了取暖费以后,不管什么原因导致温度上不去的,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供热企业的责任,这就是无法克服的矛盾。当然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过渡。

供热改革势在必行,热泵为最佳选择(图5)

用户对采暖的个性需求倒逼供热改革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建筑物的室内环境提出了“五恒(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的要求。千人不可能一面,众口难调是真实存在的。采暖差异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夏天制冷,目前大多采用的是分体空调,每个房间想要调成怎样的温度都可以实现,能够满足差异化的需求,但是“一刀切式”的集中供热实现不了差异化。因此,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出发,供热未来也应该朝着分布式或者分户式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符合民众对于舒适生活的要求。

供热改革势在必行,热泵为最佳选择(图6)


综上所述,要如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供热改革势在必行。当前,供热改革应当首先从建筑节能开始,新建建筑努力提升节能标准,既有建筑加快节能保温改造;新建建筑要采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或分散式供热模式,既有建筑采用传统集中供热模式的要从热源提升能效和二次管网水力平衡入手,提升供热质量,减少能量浪费。

南方地区需要采暖的一定要采用分布式或分散式清洁能源采暖模式,不可再走北方地区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老路。清洁能源采暖要多能互补,以电为主。

电采暖以空气源热泵为最佳选择,因为其能效高。北方地区可采用分户采暖、集中管理模式,便于用户解决设备故障、求助无门和采暖费用居高不下的担忧;南方地区宜采用分散式的热泵自行采暖。

作者岳建富,石家庄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供热燃气处工作人员,从事供热管理工作十余年,其全程经历了石家庄市供热面积由8000万平米迅速增长到2.7亿平米的演化,也是清洁采暖的积极推动者,本文略有删减。图片由四季沐歌、欧思丹‍、TCL、纽恩泰、柯茂等品牌提供。

文章来自专栏
温度新媒
聚焦 专业 创新 落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