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热,大家都离不开空调。有人调侃:“我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出门几分钟便汗流浃背,只要有机会,大家都往空调房里钻,但长期呆在空调房中会感觉身体上的毛病越来越多,去医院往往又诊断不出什么病。
很多人在开空调的时候,总是习惯将空调调到26℃,因为都认为这个温度比较舒适,也比较省电。其实这个想法是错的。
在白天的状态下,空调开到24℃~27℃是最舒适的,但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空调再开26℃就不太合适了,晚上的温度有一到三个不同降温的体感。
在晚上10点~12点左右,人体在活动阶段体温是比较高的,空调设置26℃是十分舒适,但是到了晚上两三点的时候,身体已进入睡眠状态,体温也会下降一点,这时再开26℃就会感觉到冷了。而到了凌晨4点~6点这个时间,就需要盖被子了。
经过测试,晚上睡觉的时候,空调开到28℃是最舒适的也是最省电的,这个温度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就算睡着了没有盖被子,也不会着凉和得空调病,在晚上开28℃是最适宜的。
同样开空调,如何更省电?
大家都知道,空调温度调得越低,耗电量就越多,制冷时温度设定每高1℃,至少可省电10%以上,而我们人体几乎察觉不到这微小的差别。
有一个省电的方法就是定时功能,一般在睡觉的时候「定时」两三个小时即可。如果实在怕热,晚上睡觉时还可以将空调设定为「睡眠」状态,还可以达到20%的省电效果哦。
空调不要频繁开关,空调时开时关最耗电,不仅耗电还容易造成损坏。正确的做法是:开机时将空调设置到高冷状态,以最快达到降温目的,当温度适宜时,改中、低风,以减少能耗。
「空调病」的诱因有哪些?
专家表示,空调病虽然有“病”字,但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名称,而是社会学诊断的病名,泛指由空调引发的疾病。过久地呆在空调房会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头昏脑胀、乏力甚至肌肉酸痛等症状,有时候甚至会染上鼻炎和肺炎等疾病。
冷气温度调得越低,待在空调房时的时间越久,特别是身体湿漉漉的情况下吹着空调,那么就越有可能患上“空调病”。
1. 空气干燥
空调吹的风湿度较低,皮肤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散失大量水分,进而会出现皮肤干燥发痒、眼睛干涩等情况。
2. 冷热刺激
室内外温差过大,频繁出入会造成人体的生物节律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毛孔、毛细血管遇冷收缩而导致流鼻涕、感冒;毛孔不能及时打开,出现中暑或喉咙痛、鼻塞等。
3. 微生物滋生
空调内部叶片和滤网,非常容易堆积灰尘、滋生细菌霉菌螨虫。这些细菌霉菌螨虫会主要攻击鼻腔、咽喉和皮肤,非常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以及诱发自身疾病(哮喘、鼻炎、皮炎等)。
如何预防「空调病」?
1. 在空调房中不要待时间过长,每天应定时关闭空调打开窗户,增加换气。空调室温和室外自然温度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宜。
2. 吹空调时,注意腿部、颈部、背部保暖,不建议直接对着空调风吹。刚洗完澡,或者大汗淋淋切忌不要直接吹冷风,这样降温太快,很容易发病。
3. 从空调环境中外出时不应该立即到室外,应该选择凉快的地方稍作休息,在身体适应后再到太阳光下活动;若长期在空调室内者,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活动,多喝水,加速体内新陈代谢。
4. 经常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并注意保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适当使用护手霜保湿,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5. 空调最少要每年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尤其是每年开始启动空调时,一定要深度清洗一次。在使用的过程中,过滤网最好半个月清洗一次。
6. 不要在开空调的室内抽烟,会使空气质量变得更差。空调房较为密闭不通风,一直得不到室外空气的更新,就会一直积累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气体,久而久之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