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份,国内钢材市场依然延续上涨态势,钢材价格已突破2008年的前期高点,创下历史新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工业生产稳定恢复,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生产领域价格继续上涨。从环比看,PPI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受需求增加和铁矿石等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5.6%,涨幅扩大0.9个百分点。
钢铁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房地产、汽车、家电、机械、造船等均是钢铁行业重要的下游行业。钢材价格的飙涨,令下游企业受到了剧烈冲击。在层层传导下,一些行业的终端市场开始承压。
“后悔接单”
4月2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主要用钢行业实际钢材消费增长47%。在钢铁产量增长、国内外需求大增等因素影响下,钢价大幅上扬,带动钢铁行业盈利水平大增,二季度钢企盈利预计继续冲高。
上游钢企保持较高盈利水平,下游企业的日子则没那么好过。
以机械设备行业为例,机械设备行业主要采用上中游钢材、铜铝等有色金属、橡胶塑料以及各种零部件。机械类企业营业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约在60%-80%,其中钢材作为直接投入原材料约占比15%-20%,因而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机械行业造成较大冲击。
苏州一家机械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钢材、铜铝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已经是微利在运营。“之前接到的订单,由于已经签订了合同,只能按原价执行,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亏损去做。”
家电企业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近日一场机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家电企业小熊电器就表示,“当务之急是应对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铸造行业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家铸造企业,企业负责人均表示,目前企业在微利状态运营,有的订单则是亏损在做。
铸造行业开始抱团涨价
由于上游原材料的持续上涨,下游企业订单难以盈利乃至亏损,许多企业的接单意愿明显降低,另外,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一些行业违约现象频发。在这样的困境下,有的行业开始抱团取暖。
深圳宏昌金属铸造厂负责人肖先生在跟同行交流中了解到,原材料价格暴涨压力下,一些企业已经暂停生产,“有的工厂已经给员工放假了。”
5月11日,位于江门市的广东现代铸造有限公司发出了暂停生产和供货的通知,通知单中提到,由于铸造行业原材料“夺命”涨价且供应极其紧张,现在铸造材料的成本已远超企业的毛利,企业已到亏损不起的境地。
受原材料涨价冲击,铸件涨价成为铸造厂不得不采取的生存措施,一些地区则通过铸造协会发出提价通知单,以抱团的方式提高议价权。
5月10日,南平市政和县铸造行业协会发布的调价通知单表示,2020年初以来,铸造企业原材料大幅上涨,致使铸造企业的成本大幅提升,企业亏损面持续加大。为了使铸造企业能够健康生存和发展,协会决定,自2021年5月11日起,对铸件价格作出调整,其中上调幅度在每吨1000元—1200元之间。
5月11日,温州市龙湾区铸造协会也发出铸件调价通知。通知单提到,为了铸造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经商议决定自2021年5月12日起,对铸件价格作出调整,其中,碳钢铸件在原价格基础上每吨上调1500元,各种工艺的不锈钢铸件在原价格的基础上同样每吨上调1500元。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来看,上游涨价更容易,而下游则比较困难,行业集中度及需求端客户结构差异,是导致上下游定价权出现巨大差异的两个重要原因。在价格上涨的传导过程中,缺乏议价能力,行业极度分散的低端制造业可能会淘汰掉一部分落后产能。
终端市场“随行就市”
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终端消费市场影响如何?家电、家具等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行业,受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也很大,一系列连锁反应下,这些行业的终端市场已经经过几轮涨价。
自今年1月起,家电行业就开始掀起涨价潮。美的、海信、奥克斯等家电龙头陆续发出调价单,调价单的内容大同小异: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不得不对旗下产品进行提价。
来自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今年家电市场各品类价格均有所上涨, 4月监测数据显示,彩电线下均价同比增长31.3%,洗衣机整体行业线下均价同比增长5.5%,空调线下整体均价同比增长7.9%。
近期以来,国内多家电动三轮车企业也纷纷开启提价行动。日前,江苏宗申车业有限公司在给经销商的调价通知单中表示,因原材料市场供应和价格走势持续上涨,给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巨大压力,为缓解经营压力,自2021年5月1日起对摩托车、电动车全系列产品价格逐步调整。
有的企业则开始执行“随行就市”举措,作为电动三轮车领域的龙头企业,金彭集团日前给经销商的通知单显示,根据原材料价格变化,原有电三产品价格执行“随行就市”机制,每10天调整一次,实行“一品一价”。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信息后即刻删除相关内容。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亦不对转载内容的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