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中国接受《基加利修正案》
2021-05-08     出自  互联网

2021年4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三国领导人就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中欧关系、抗疫合作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氢氟碳化物(HFCs)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中国是HFCs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根据UNEP的评估,与不受控情景相比,到2050年中国削减HFCs可带来3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气候效益,为全球降温0.5摄氏度贡献1/的力量。根据修正案的要求,中国在签署后,将在2024年使氢氟碳化物(HFCs)的生产和消费冻结在基线水平,这将给制冷剂和整体能源效率同步改进带来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照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差距,基加利协议给各国制订了三套氢氟碳化物淘汰时间表,其中发达国家于2019年之前就要开始削减氢氟碳化物用量,而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一梯队发展中国家则要从2029年开始淘汰。

中国此次“加码”意味着中国愿意为了温室气体管控提前启动化工产业链的改革。氢氟碳化物的限制将直接影响制冷剂及类似产品市场。环境友好的替代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将更加受欢迎,且在达到相应标准后,环境友好的制冷剂将更可能跨过国际绿色贸易壁垒进行出口。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冷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制冷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15%以上,大中城市空调用电负荷约占夏季高峰负荷的60%,主要制冷产品节能空间达30%—50%。与制冷剂直接相关的工业产品也将因为制冷剂的化学性质变化而被淘汰,造成大规模生产线换代,耗费大量成本,如何度过这次难关是相关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替代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本身也会形成新的产业链条,但结果如何尚未可知。

201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共同发布了《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成为继印度和卢旺达之后第三个发布此类方案的国家。方案中提出,在2017年基础上,到2022年,我国家用空调等制冷产品的市场能效水平提升30%以上,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将提高20%,实现年节电约1000亿千瓦时。到2030年,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提升30%,制冷总体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40%以上。

文章来自专栏
温度新媒
聚焦 专业 创新 落地
相关文章